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苏向高 11月18日,证监会上市公司管理部副主任张岩表示,2025年在可持续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上周末,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中的公司比例为36.8%,由去年底的7.2%增至14%,为近年来最大增幅。 ESG是一个融合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综合标准,可以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述数据不仅体现了上市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积极转变,也表明资本市场对ESG质量的关注度将持续提升。笔者认为,在经济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ESG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估值逻辑重构的重要变量。具体来说,ESG质量将从四个维度“重新定义”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一是估值逻辑重塑,ESG质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标准。传统的估值模型通常依赖于收入和收益等财务指标。然而,在全球产业变革深入、资源约束趋紧、政策管理加强的背景下,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其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管理有效性。 ESG评级提升意味着企业在环境合规、员工权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权威认可t,反映其运营和增长的可持续性。 ESG的优势可以减少公司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长期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驱动估值模型中可持续增长率等参数的变化。可以说,ESG驱动估值逻辑转向财务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并重。其次,风险定价逻辑有缺陷,难以重构,优质ESG成为降低风险溢价的有力工具。在经典的估值框架中,风险与回报相匹配。 ESG表现较差的企业往往在政策合规、环境污染、公司治理等方面面临较高的潜在风险。投资者相应地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导致贴现率上升和估值压力。提高ESG评级相当于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企业:规范的环境管理可以减少环境处罚和相关成本,健全的管理架构可以防止内部人控制和决策错误,积极履行社会敏感性有助于维护品牌声誉并减少舆论危机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降低了公司整体风险水平,推动估值贴现率下降,从而推动公司估值合理化。第三,影响资金成本,优质ESG带来融资优势。随着可持续金融理念深入人心,国内外各大投资机构越来越多地将ESG表现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依据。 ESG评级最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境内外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受到资本青睐,也有很多机会发行债券等泛基金工具以及以较低成本储存的库存。与此同时,从再融资审核到IPO(首次公开募股),监管机构不断强化ESG信息披露要求。在这方面表现良好的公司在资本市场活动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将直接提升企业价值,使ESG成为真正的金融竞争对手。第四,通过凝聚市场共识,良好的ESG表现提供了“确定性溢价”和新的投资叙事。资本市场的估值不仅基于现实,而且基于共同的预期。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达成共识: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更符合绿色转型的导向,更好地适应监管和国际政策的变化,在经营上更具长期可持续性和发展确定性。这一共识推动资金向ESG高的公司倾斜评级,形成“高质量分析-资金流入-估值提升”的正循环。在此过程中,市场开始为ESG领先企业赋予一定的“确定性溢价”。当这种共识形成后,往往会自我强化,进一步将ESG的权重纳入估值体系。总之,上市公司ESG评级的提升是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国际化高质量预测的必然产物。 ESG绩效内化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外部约束、合规成本和竞争约束。在可持续发展时代,谁能将ESG深度融入战略和运营,谁就更有机会在价值分析中赢得先机。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个人作者的个人意见。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