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期,针对网约车企业低价竞争,多地出台暂停“定价”、“特惠订单”、严禁强迫司机接受“定价”订单等措施,引发关注。 “固定价格”模式旨在提供透明的价格,改善消费者体验。为什么这会引起误解呢?这个模型应该被废弃吗?如何构建平台、司机、乘客共赢的生态系统? 《新华视点》记者在此展开调查。 “固定价格”争议 所谓“固定价格”模式,是指旅客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后,系统根据行程信息提供固定的结算价格。差异与实时定价不同,采用“固定价格”定价时,乘客看到的预计票价就是最终支付的价格。业内人士认为,“固定价格”模式本身具有独特优势,将解决部分打车、网约车走弯路、价格模糊的痛点。旅客可以享受较低的出行成本,不用担心被“宰”;对于平台来说,“固定价格”订单还可以提高发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重庆网约车司机黄师傅表示:“‘定价’订单虽然价格比普通订单低,但量更大,操作多了,就会获得更多的发货机会,或者说更容易接到优质订单。”但与此同时,一些“定价”或优惠订单因司机拒绝、乘客体验不佳等问题引发纠纷。重庆市民杨女士做了一次网约车咨询通过百度地图服务并选择“固定价格”订单。司机点单后,10分钟仍未到。女士打电话给司机是杨某,他说很快就到,但10分钟后仍然没有到。司机又按了他一下,说道:“不耐烦的话就取消吧。”杨女士说,他多次因为“定价”订单而被拒绝运输。也有乘客反映,有的司机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空调的使用,有的司机贴出“开车时不要开空调”、“开空调每公里加价2元”等提醒。有些司机因为想尽快到达目的地而超速前行,导致骑行体验下降。一名乘客在黑猫投诉平台举报,出租车回家途中,司机疯狂超速、违章变道。广东通行证恩格尔表示,当有“固定价格”订单时,司机会直接说“这个订单是浪费”,或者要求乘客加收10元回程费。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约车领域投诉量超过9.4万件。从投诉情况来看,乘客普遍反映实际票价与预估不符、司机服务行为较差等。在线骑行领域的争议中,“定价”订单最为热门。为何产生争议?一些司机对“定价”订单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被迫低价下单。记者采访了多位网约车司机发现,即使是客运APP界面上显示的“固定价格”,不同平台的司机收入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是固定收入,有些仍然按里程。一些司机因为“固定价格”订单价格太低而拒绝乘车,有些订单比正常订单价格低50%以上。 “乘客看到的‘固定价格’和司机赚取的利润不一样。”上海网约车司机杨师傅获得了一次特殊的夜间约车服务。里程为12公里。乘客APP显示45元。加上优惠券后,他实际支付了37元,但按照里程只得到了25元。记者发现,堵车也让一些司机头疼——拥堵高峰时,“定价”的订单很可能会产生汽油费,增加时间成本。一位浙江司机表示,他曾经接过一个11公里的订单,因为堵车花了1小时40分钟,但价格只有20元。业内人士指出,早期,大多数平台都采用“高补贴+低佣金”的策略来占领市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平台政府持续压低货运价格或采取较高佣金模式,司机利润空间持续萎缩。 “平台不断降价,为了维持订单、留住司机,我们也被迫打价格战,非高峰时段的单价从几年前的1.8元/公里降到了1.2元/公里。”中旅重庆大区负责人张勇表示。网约车司机赵明告诉记者,他在大平台接单获得的佣金约为20%;中小平台依靠聚合平台吸引流量,但司机接单后面临“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的双边佣金,佣金略高于大平台。如何构建三者共赢的生态系统?近期,多地密集出台乘车价格管理。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为例n局下发通知,明确要求暂停“定价”、“折扣专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操纵价格和恶意降价。广东清远、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等地召开座谈会或在网络骑行平台进行采访。一些地区建议,不应强迫网约车司机接受“固定价格”订单。那么,“固定价格”模式是否应该被废除呢?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管理的关键不是“禁止”,而是追求“最优解”。应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发挥“固定价格”模式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定价和利益分配机制,既保护乘客的合法权益和良好体验,又维护网约车司机的合理收入。时间记者发现,多地已采取措施限制平台经营行为,规范行业秩序。昆明等地已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合理设定平台佣金比例上限并向社会公布。 8月份,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多家公司发布了降低佣金的公告。业内人士认为,降低佣金比例可以提高司机收入透明度,但需要结合长效机制来保证执行效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遏制无序价格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明确提出经营者要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共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化。下一步,如何解决行业困境,实现三方共赢?业内认为,仍需政府、平台等多方协同努力。重庆市交通系统相关负责人认为,各地要科学确定城市网约车需求总量,通过数量控制有效防止恶性竞争。避免社会资源严重浪费,保持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建立汽车行业线上联盟,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价“介入”竞争。张勇认为,网约车平台也应转变经营理念,从“降价”转向“提质”,注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科技驱动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优化管理,转变和开放市场形势。我们不应该“降价”,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