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1月6日,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优先股“宁兴优02”将于11月7日结束交易,优先股已完成全额赎回。事实上,今年以来,优先银行优先股赎回已密集实施,各大国有银行、联合银行、地方商业城行等各类机构相继推出赎回计划。受访者表示,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集中赎回优先股的主要动因来自于融资成本优化和市场资本变化的共同作用。据宁波银行相关公告显示,“宁兴优02”于2018年11月发行,总规模10亿元。元,对应优先股1亿股(每股面值100元);赎回价格定为每股104.5元,其中包含面值100元及当期未支付股利4.5元,赎回资金已于11月7日全额支付至优先股股东账户。该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本次赎回旨在“进一步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相关方案已经董事会审议并经宁波市金融监管局批准。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推出优先股赎回计划,呈现出“密集、规模化”的特点。例如,中国银行3月份完成了全部境外优先股的赎回;兴业银行7月完成第三期优先股560亿元全额赎回,成为年度最大单笔赎回;中国工商银行9月份赎回了29亿美元的海外股票。此外,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长沙银行等本市商业银行也相继宣布计划于12月份分别赎回200亿元、100亿元、60亿元优先股。上海金融法律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多家银行致力于赎回优先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商业银行今年赎回的优先股发行时票面利率处于较高区间。在当前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赎回优先股并用当前市场利率较低的资本工具替代,大幅降低资本成本。二是商业银行积极运用各类资金优化资本结构并减少对优先股的依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优先股赎回可以降低财务成本,同时向市场发出银行资金充足、正在积极优化资本结构的信号。苏州商业银行特约研究员薛红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优先股赎回权的行使将对银行的资金管理和流动性安排产生双重影响:短期内,赎回所需的大量现金支出可能会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利息支付的减少将有效促进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优化,提高资本回报水平。薛红艳认为,不同类型银行采取不同的优先股赎回策略:保持资本充足水平稳定比率;股份制银行更注重资金期限的匹配管理,部分银行释放的资金用于补充一级资本金;大多数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在优先股全额赎回后选择不再发行新的资本工具,而是依靠资本补充收入的内生积累。此外,银行普遍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前规划资本补充节奏,避免资本充足率大幅波动。薛红艳表示,面对净息差持续收紧、盈利压力加大的情况,银行通过赎回高息优先股并以低成本的资本工具替代,可以有效减轻利息负担,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监管审批效率的提升和监管审批效率的提高机构投资者接受新资本工具的增加也为银行赎回和置换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薛红艳表示,未来银行资本工具发展将呈现三个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工具结构不断优化,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继续保持主体地位,优先股占比逐步下降;二是创新品种将加快涌现,可转换资本债、绿色资本债等将不断丰富市场选择,满足不同融资需求;三是资本管理更加精细化。银行将着力构建“内生积累为主、外源补充为辅”的资本管理机制,通过增加存款准备金等措施增强内生资本能力。收益保留和优化资产风险结构。杨海平预计,未来市场化资本补充工具将进一步丰富,支持信用资质较高的银行通过市场化发行资本工具优化资本管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基金增加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政策也将发挥更大作用;资本工具的发行将引入更灵活的条款,支持灵活的利息和股息安排。 (记者彭岩)
(编辑:马鑫)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