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福州记者(刘顺林、张文文)近日从福建省莆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切实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莆田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与莆田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扩大2025年食品安全补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采取行动,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深化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防范,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非法添加、延期等违法行为,加强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糕点、包装等主要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饮用水,促进小型食品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截至10月底,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07家,发现问题并整改68家。检查小作坊156家,发现问题并整改59家小作坊。加强食品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管理。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已知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剩余农村安全问题,切实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一品一码”食品安全全程监控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将食品监管信息录入全省“一品一码”平台。截至10月底,共检查农村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320家。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销售主体9353个,发现问题隐患1295个(含随机抽查、监测网络),立案查处832起。便民利民的市级食品安全品牌。共开展流动快速检查56次,发现快速检查2401批次。以节假日为重点时段开展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整顿,加大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对外卖平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充分发挥“互联网+明厨明灶”的智能化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率,制作学校食堂厨师视频,加强社会共治。截至10月底,线上餐饮总数1699家对服务提供者进行了检查,立案调查了46起案件。共对中小学食堂、校外餐饮单位、食堂承包企业、大宗食品供应企业等四类单位进行检查714次,责令整改问题1148个,查处违法案件41起。发出警告信3封,工作情况报告1份,转移线索4条,问责11人。目前全市有544个学校食堂开业,544个学校食堂实施了“互联网+明厨明灶”。在线检查发现问题984个,已修复问题952个。积极履行进口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继续开展2025年进口食品“国门口守护”行动,综合运用食品监管等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口岸管控,严格把关进口食品安全;加强食品监管抽检和风险监测,对存在安全问题的进口食品严格实行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不合格检出率不超过3%;支持食品多元化战略,推动优质食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帮助更多“普威”食品拓展更大的国际空间;加强部门内外部联系,深化合作协调,持续发展进出口食品安全常态化合作机制。截至10月底,共抽查进出口食品359项,合格率为99.72%。认真落实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严格进口食品进口商注册管理,注册企业5家。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监管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网络订餐、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以消费人群多、关注度高的食品为重点,聚焦高风险领域、类型和地区,加大食品检验检测力度,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后处理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共抽查食品及食用农产品16244批次,合格率为98.58%。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水领域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