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乡村特色产业
作者:bet356体育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10-19 09:36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农家特色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还有增加农民收入、丰富粮食供给、提升农业竞争力等。但当前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产业同质化竞争众所周知、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产业供应链短板等一系列挑战。发展农村性质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出租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强化“特”优势,提高“产品”效率。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原则之一。要求依托养殖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地方文化,发展效益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特产产业,不仅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品种、多样化特色种植养殖,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还规范乡村工厂、生产作坊,发展特色食品、制造业、手工业等当地产业。充分挖掘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联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是强化科技含量、提升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向科技创新求动力、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注重多种培育、质量提升着力突破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质量监控等重大技术瓶颈,打造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行业从“卖原材料”向“卖产品”、“卖技术”转变。要加快全面加强数字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智慧农场和数字化车间,拓展农产品出村进城的“互联网+”渠道,实现产销精准对接。要加强科技人才的支持和保障。实施“头鹅”工程,培养乡村产业振兴领军人物,引进高端人才。 科技人才,培养本土技术专家,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打通转型“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关键是创新农民增收致富机制。要改变农户利益与市场挂钩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获取+分红”等模式,通过保本分红、股份合作、收益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户稳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在产权与金融联动机制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探索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范围,联动金融机构产生特色产业贷款,盘活沉睡的农村产权,为新主体经营提供启动和发展资金。创新培育机制和保护,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可持续发展之路“+标准体系+效益反馈”,解决品牌“散、弱、乱”问题,真正将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效益。只有打破要素壁垒,培育创新活力,健全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把特色产业建设成为富民产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农业中等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撑体系,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要素保障,畅通城乡流通完善农业管理体制、引进人才、土地集约利用等机制,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对历史保持耐心,坚守目标、落实到位,决不能“东一锤子,西一锤子”。它不仅考验着“成功不靠我”的决心,更需要“一项又一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选择正确的产业轨道,遵循规划引导,着力持续努力。既要反对不分析市场、不顾当地实际的盲目鲁莽行为,又要避免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刻意行为,才能实现稳定发展、长远发展。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中,特色产业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描绘一幅宜居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增添色彩。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侯锡宝 周静) (编辑:王巨鹏)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