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第一观察丨秘书长为全面推进旅游法新规指明方向
2025年11月19日 07:16 来源:新华社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法律是执政的基础。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习近平把依法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五年后,委员会全面会议法治研讨会再次召开,正值“十四五”攻坚、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 “十五五”规划提出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十分重要。 ——分配了两个“注意”。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提出两个“更加强调”,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要点。 “注重法治与法治的协调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必须立足全局、长远统筹。当前,国际国内环境越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生产任务越艰巨,越要更好地发挥法治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改革、保障发展、维护稳定。法治具有融基础、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为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核心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注重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建立全面法治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进入新时代,公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对生活、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治国关键在于公平诚信礼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高要求,指导法治中国建设要严格认识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努力让人民在每一个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策、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暗暗的两个“全面进步”。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大局?不仅仅是具体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强调“全面推进科学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守法律,在国家事务各方面全面维护法治”。以科学法律奠定良法善治基础,以严格执法树立法律权威,以公平正义保障公平正义,以顺应社会潮流引领社会潮流。法律、执法、司法、执法不断取得成果、共享成果。坚持依法治国和党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良法善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制文化,编织守护好中国的法治网……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工作各方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法律监督能力现代化。依法管理中的监督 依法管理中的监督能力。 ——呼吁“共同努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人与法相统一,天下就可以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的“合力”二字有很深的意义。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努力。各领域各部门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全社会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基础才能打牢。为了中国的法治。各级党委(党组)承担主体责任,“核心少数”带头践行法治、依法办事,法治部门各司其职、担当责任,广大人民群众尊法守法、崇德向善……共同建设法治中国的根基正在集结,共建法治中国的伟大蓝图法律的法律的法律聚集在一起,以及建筑基础的伟大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法治发展则国家发展,法治强则国家强。歌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呼声响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策划:邹伟 主编:杨维汉、朱继柴 作者:罗莎、齐齐 视觉:金小千、包玉涵 新华社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内部制作
(编辑: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