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杨小寒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保险业将跟随改革变革,全力服务高水平开放。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外资保险机构在华业务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理赔费用增长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外资经常投资中国保险业,主要是由于该行业持续推进高度对外开放、保险业发展等因素。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对外国投资长期价值的认可。多措并举布局保险业。近年来,外资以设立新保险机构、成为新股东或增加注册资本等多种方式投资中国保险业。新设保险机构方面,今年起,新增4家保险机构获得保险牌照。其中,外资参股设立北京法国巴黎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英国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同时,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行政批复,批准荷兰环球人寿保险集团筹建荷兰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友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友邦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中,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此前公告称,拟通过发行新股增资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以下简称“安联投资”),战略投资者将全额认购国民养老发行的新股。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下发行政批复,同意国民养老增加注册资本约2.28亿元,这是一大笔钱在哪里安联投资增资后,安联投资持有国金2%股权 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下发行政批复,同意新股东国际金融公司和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亚洲开发银行都是国际金融机构。此外,今年起,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忠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或外商独资保险公司获准增加注册资本,其境外股东均参与增资。对此,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姜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资加速布局我国保险业的原因有三:一是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特别是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简化审批程序等政策,大幅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l 增强了对其战略布局的信任。二是我国保险市场仍处于深度发展阶段,人均保费、保险密度等指标还较低,在人口积累和居民财富增长的同时,长期保障和理财需求不断释放,为外资提供了广阔的枕头空间。三是外资正从“试水”走向“深耕”。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增资入股、甚至实现全资持股,打造涵盖寿险、财险、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本土化运营体系,增强协同能力和本地化响应能力。此次战略调整体现了其从短期机会判断转向对中国市场价值的长期认可。整体经营业绩良好。从操作来看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在净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方面整体表现较好。比如,从净利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前十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有五家是全保免费保险公司。从投资回报率来看,投资回报率高于4%的22家非上市人身保险公司中,有5家保险公司具有外资背景。对此,姜瀚表示,外资保险机构普遍拥有公司治理结构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产品定价、承保理赔、资金配置等方面效率较高。与此同时,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也经常涉足国际市场。长期投资,在地产资产匹配及各类投资策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低利率环境下,他们仍可以通过另类资产配置获得稳定收益,从而提高投资收益。此外,外资保险公司往往聚焦中高端客户群体,主打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该类业务内含价值高、退保率低,与承保收入的增长和保费续保的稳定性相一致,支撑其整体收入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我国保险业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保险市场潜力巨大的背景下,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可以发挥其专业能力,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实现共赢。”葛龙 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国内保险业来说,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高水平的服务和质量竞争,引进国际养老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这可能会增加客户和高端客户的竞争,但总体上会倒逼整个行业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选择。(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